,调度有方,犹如大脑指挥着四肢,使整个军队的行动有条不紊。
高句丽一方,渊盖苏文等将领率约八万兵力应战。他们以步兵为主,这些步兵生于斯长于斯,熟悉当地的每一寸山地与平原,对地形的利用得心应手。
唐朝的后勤保障由长孙无忌全权负责,他精心组织,建立了海上和陆地的补给线。海上,一艘艘运输船满载着粮草、兵器等物资,破浪前行;陆地则有长长的运输车队,在尘土飞扬中缓缓驶向战场。补给站沿着进军路线设立,确保大军的物资供应源源不断。情报收集人员如暗夜中的幽灵,在高句丽境内秘密活动。他们中有李风、王雨等,冒着生命危险,穿梭于高句丽的城镇乡村,探查高句丽的城防、兵力分布等重要情报。这些情报被迅速传递回军中,成为李世民制定战术的关键依据,让他能在复杂的战场上精准布局。
作战区域多为高句丽的山地和平原交界地带,地势复杂多变。李世民亲自勘察地形后,决定采用分进合击战术,多路大军同时进发,意图打乱高句丽的防线,使其首尾不能相顾。尉迟敬德则主动请缨,带领一支奇兵突袭高句丽的后方补给点。
在一个酷热难耐的夏日,战斗全面打响。李世民指挥着大军按照预定计划分路进军。各路人马在山地与平原间穿梭,步兵们顶着烈日,艰难地前行,汗水湿透了他们的战甲,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。骑兵则利用机动性,在平原地带快速机动,寻找敌军的破绽。
尉迟敬德率领着他的奇兵,在崎岖的山地中艰难前行。高温和复杂的地形给他的部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,士兵们气喘吁吁,但他们依然紧紧跟随尉迟敬德。终于,他们找到了高句丽的后方补给点。尉迟敬德一声令下,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补给点。守卫的高句丽士兵惊慌失措,虽然奋力抵抗,但在尉迟敬德的猛烈攻击下,很快就被击溃。唐朝军队成功突袭了敌军补给点,抢夺了部分物资,这些物资包括粮食、武器等,扰乱了高句丽的军心,使其前线作战的士兵们开始担忧后方的供应。